1、事故风险分析
1.1事故类型
食物中毒按病源分为四类:细菌性食物中毒;有毒动、植物食物中毒;化学性物品中毒;真菌毒素中毒。
(1)细菌性食物中毒
食堂采购的食物材料、加工的食品或场区饮用水如果被细菌感染,产生大量毒素,则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。
(2)有毒动、植物食物中毒
如果食堂对食物的加工、烹调不当,没有把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清除干净(如发芽土豆、黄花菜、没煮熟的四季豆等);或员工误食未经特别加工的原本就有毒的物质(如毒蕈、河豚鱼等),则易引起有毒动、植物食物中毒。
(3)化学性物品中毒
在制作、运输、贮存食品、饮用水的过程中,如果不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,混入有毒的化学物质(如农药、金属及其它化学物质),或投机破坏分子投毒,皆能引起化学性物品中毒。
(4)真菌毒素中毒
真菌易在谷物或其它食品中生长繁殖,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,一般烹调方法难以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,真菌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。
1.2事故可能发生区域
公司食堂、项目部食堂。
1.3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
食物中毒事故直接威员工身体健康,中毒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头晕、头痛、腹痛、四肢麻木、心慌、发热、腹泻等症状;重者还可能出现出汗、幻听、幻觉、流涎、脱水、抽搐等症状,甚至休克或死亡。同时,事故会给本公司造成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。
2、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
2.1应急领导小组
组长:王如磊
副组长:苏新良、刘清星、张友川
成员:王芳、王学峰、刘景生、崔清磊、张玲、韩金民
2.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
(1)组长职责:统一指挥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。
(2)副组长职责:协助组长组织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工作,负责核实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中毒人数,对已离开现场的就餐人员,及时告知应采取的措施。
(3)成员职责:负责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严重性做出初步判断;负责保护事故现场。
3、处置程序
(1)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,立即对中毒者采取现场急救措施;
(2)拨打120,或安排送就近医院治疗;
(3)清点与中毒者同时就餐的人员,告知应采取的措施;
(4)保护事故现场。
4、处置措施
4.1现场急救措施
(1)催吐: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~2小时前,可多喝水或稀盐水以稀释毒素,用手指和筷子、汤勺等刺激喉咙进行催吐,减轻病情;
(2)导泻: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己超过2~3小时,但精神仍较好,则可服用泻药,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;
(3)解毒: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、虾、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,可取食醋100毫升,加水200毫升,稀释后一次服下;
(4)让患者喝少量葡萄糖或糖水,补充体液,防治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。
4.2现场保护措施
(1)划定警戒区,疏散人员,封闭所有就餐场所和食堂操作间,禁止无关人员入内;
(2)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,对己带出现场的应及时追回;
(3)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、用具以及所涉及到的原始资料(菜单、酒水单等)。
5、事故报告
(1)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,事故现场人员或知情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领导小组。
(2)事故报告内容包括:
1)事故发生时间、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;
2)事故原因初步判断;
3)已经或者可能造成的中毒人数;
4)已经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。
6、注意事项
(1)救援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,尽量使其安静,避免精神紧张;
(2)病人送往医院时,应先安排重症者、其次轻症者;与中毒者同时进过餐的人员也应安排到医院诊断;
(3)待事故处理完毕后,对食品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。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,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。
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关键要素
事故类别
食物中毒事故
事故特征
食物中毒事故直接威员工身体健康,中毒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头晕、头痛、腹痛、四肢麻木、心慌、发热、腹泻等症状;重者还可能出现出汗、幻听、幻觉、流涎、脱水、抽搐等症状,甚至休克或死亡。同时,事故会给本公司造成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。
应急组织
组长:王如磊
副组长:苏新良、刘清星、张友川
成员:王芳、王学峰、刘景生、崔清磊、张玲、韩金民
应急处置
(1)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,立即对中毒者采取现场急救措施;
(2)拨打120,或安排送就近医院治疗;
(3)清点与中毒者同时就餐的人员,告知应采取的措施;
(4)保护事故现场。
应急救援联络电话
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:0543-7316995
公司安全科科长电话:15169992323医院联系电话:120
注意事项
(1)救援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,尽量使其安静,避免精神紧张;
(2)病人送往医院时,应先安排重症者、其次轻症者;与中毒者同时进过餐的人员也应安排到医院诊断;
(3)待事故处理完毕后,对食品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。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,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。